西红柿也叫番茄。我们老家那边称之为洋柿子。它是原生于南美洲的植物。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开拓殖民地时,在墨西哥发现这种植物,并将它带回欧洲,从那之后西红柿就陆续在各地扎下根来。西班牙有个节日叫番茄节(Tomatina Festival)。
经过育种科学家们的培育,现在的西红柿品种相当多,除了红色的以外还有紫色的。在植物分类学上来说西红柿(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茄科番茄属)和茄子(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茄科茄属)是亲戚。什么?没有搞错吧?还真没搞错,同科的美味还有辣椒(学名:Capsicum annuum L.,茄科辣椒属)。是不是看的有些晕乎?改天再整一篇关于植物分类的文章,好好唠一唠!
说了这么多关于番茄的事,回到我们的标题“番茄红素”,讲讲关于它的出身和故事。番茄红素翻译成英文是lycopene,是从番茄的拉丁名Lycopersicon演化而来的。番茄那红彤彤的颜色正是番茄红素赋予的。提取分离出来的番茄红素对光很敏感,长时间的暴露在强光下它就会慢慢的分解。除了番茄外,科学家还在胡萝卜,西瓜,木瓜等蔬菜和水果中发现了番茄红素。更神奇的是,有一些看上去并不具有和番茄一样色泽的蔬菜中也含有这种活性物质,比如芦笋(asparagus),西芹(parsley)。对于吃货的我们人类来说,肉身上自然也会留下番茄红素的足迹。
番茄红素的发现史?
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中分离出了一种深红色的结晶体,后来经过鉴定,里面含有番茄红素。1875年,Millardet最早从番茄中获得番茄红素的粗提物,当时命名为sotanorubin。1903年Schunck将番茄中的红色素命名为lycopene,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给番茄红素发一张身份证会是什么样子呢?
关于番茄红素的结构,科学家已经将它研究的很清楚了。它属于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一员。从发现距今不到150年时间。具有苗条身材的番茄红素可是个“舞蹈”高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它会凹出各种造型。下面附上一张照片,各位看官一览番茄红素的各种“舞姿”。通常来讲市面上销售的番茄红素保健品或者膳食补充剂(food supplement)都是指全反式番茄红素。也就是上图第一个分子结构。好了,让我们用中文给全反式番茄红素做一张全球通用的身份证吧。
关于番茄红素这个身份证号码特别说明一下:CAS编码也叫物质数字识别号码,又称CAS登录号或CAS登记号码,是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给文献中的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或合金)编写的唯一数字识别号码。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而带来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
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路径
讲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路径也就是要回答大家一个问题:它从哪里来的?自然条件下番茄红素在真核植物(eukaryotic plants )和原核蓝藻(prokaryotic cyanobacteria)生物体内的合成路径是相同的。这中间有一类物质功不可没,科学家称之为生物酶(enzyme)。
合成是从甲羟(拼音qiǎng)戊酸(mevalonic acid)开始的,在生物酶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得到一个中间体,名字叫做八氢番茄红素(phytoene )。这个中间体再经过几步催化脱氢的过程(也就是把分子结构上的部分氢原子给剪切掉)就得到了番茄红素。番茄红素进一步就会得到β-胡罗卜素,从β-胡罗卜素再进一步生物合成,最终将得到叶黄素。
总结一下,甲羟戊酸变成八氢番茄红素,然后再由八氢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番茄红素。中间步骤有些复杂,略去不表。
番茄红素的营养价值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虽然在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组织中发现了番茄红素,但是这一物质并不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essential nutrient)。也就是说一日三餐离开它,并不会对健康有损害。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摄入含有番茄红素的食物或者膳食补充剂(food supplement),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的发病率。虽然如此,目前关于这些结论有一些科学家还是持保留意见的。
番茄红素还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在人体内清除自由基(在代谢过程中或者在光照辐射等条件下,机体产生的活性氧,它对人体是有害的。),防止肌体衰老,预防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关于番茄红素的理化以及药理学研究仍在继续中。我们会密切关注不断更新。总之,不可对这个营养物质夸大其词,以期达到谋利的目的。任何一种营养素都比不上笑口常开,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