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仿生食品不可怕,理性选择更重要

仿生食品是指通过食品加工技术手段,选取与被“仿造”食品相同或者近似营养成分的普通食物做原料,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或颜色形状等加工出来的人造食品。

伴随着消费的持续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所谓的“人造食品”则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片面的认为其不够营养和健康。仿生食品就是这么一类被误解的食品,而实际上,仿生食品也是一种营养美味的食品。

仿生食品并不是“海克斯科技

由于仿生食品的外形与“被仿”的食品十分相似,甚至很多时候要比真正的产品还要“真实”,因此消费者往往认为其运用了过多的添加剂和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其实,仿生食品在加工技术层面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不是网传的“用化学原料聚合而成的危险食品”。

比如仿生海产品是以鱼糜为主要原料,再加入大豆蛋白、鸡蛋清、调味料、色素和黏合剂等辅料,经蛋白质预处理、调味、成型等工序即可加工而成。仿生肉制品则是将植物蛋白复水,经脱水后进行抽丝处理,同时将一定量的水、淀粉、调味料、香辛料、香精和色素等用搅拌机混合成均匀的浆体,再与植物蛋白混合,经成型、蒸煮或油炸等工序即可加工成相应的产品。

仿生海产品-鱼丸

仿生海产品-鱼丸

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仿生食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主要是以淀粉等营养价值较低的产品为主要原料。从食品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淀粉基产品确实曾经是该品类的主角,该阶段即是低质成长期,而后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行业先后经历了品牌萌芽期、品牌发展期以及稳定发展期等阶段,现在的产品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仿生食品原料营养不俗

鱼糜制品是仿生食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是指以鱼肉作为原料,将鱼肉加食盐、辅料等进行擂溃,成粘稠的鱼肉糊,再成型后加热,变成具有弹性的凝胶体。速冻鱼糜制品系将各类处理后的原料鱼糜加工成型后,进行深度快速冷冻,并在低温(一般-18°C)中储存、运输、销售,属于速冻食品。

SB/T 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中明确规定,调味水产制品中鱼肉、虾肉含量要≥10%,蟹肉含量要≥8%。而实际产品中的鱼糜含量通常高于25%,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要远高于标准中的规定。毕竟这是一个看“脸(标签)”的时代,不“卷”就会丢失相应的市场。从营养角度来看,鱼糜是水产品去除了非食用部分的纯鱼肉,蛋白质质量较高,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大豆蛋白是仿生食品的另一个重要原料,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不仅可以应用到鱼糜制品中,还是素肉、素鸡等植物肉产品的主要原料,起到塑型、增加口感、改善营养等作用。SB/T 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中规定,肉糜类制品中猪肉、鸡肉含量≥10%,牛肉、羊肉含量≥8%。实际上,大豆蛋白也是优质的蛋白质之一,虽然质量分数较动物蛋白稍低一些,但其脂肪含量低,对仿生食品而言是一种营养健康的食品原料。

仿生食品

仿生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仿生食品的出现是具有一定时代背景的。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仅适于捕捞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就有150多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可供养殖的面积约34万公顷,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然而海洋鱼类种类多样,有许多捕捞上的鱼类不适于工业加工,比如小型鱼类、刺多鱼类等,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残次鱼类,如果仅将其作为饲料开发,其价值将大打折扣。

因此,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是国家倡导及扶持的领域之一,而鱼糜产业的发展正是鱼类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力抓手。

仿生食品的消费提示

随着食品工业和产品的持续升级,仿生食品早已脱离了“仿型”的初级阶段,其营养价值也在逐步提升,仿生食品行业也迈入了提质阶段。从市场层面来看,仿生食品是丰富消费者选择的一种食品,就如同膨化食品一样,我们既不推荐,也不诋毁。

当然,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一定要选购正规来源的产品,原料来源有保障。最好是能够看懂一定的标签属性,比如配料表是按照原料使用量从高到低排序的,有些产品还明确标注了主要原料的添加量,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