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满“酚”控糖原料,如何带动国内低GI创新

甘蔗多酚

3月21日,《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品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正式启动,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60余家单位、企业参与,计划于今年完成编制。

这将成为国内低GI食品规范化发展的新起点,与之同频,近期的低GI市场也十分热闹。

低GI食品品牌受到资本青睐,很多品牌上新了低GI产品,或推出具有低GI标识的新品。就连预制菜也在向低GI发展,推出“低碳/低GI预制菜”在内的五个预制菜供应链计划。

事实上低GI概念在中国市场并不陌生,从20世纪初期就已进入大众视野,发展至今,低GI饮食需求发生了几轮转变,如今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下的消费者既要科学控糖,又要纵享碳水,倒逼技术革新去满足新升级的控糖需求。

去年5月,国家卫健委2022年第2号公告正式将甘蔗多酚列为“新食品原料”。Foodaiy发现,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甘蔗多酚,早在海外市场作为降低GI的原料流行。

在海外市场风靡的它能否给国内低GI产品带来更多创新机会?又有哪些创新思路值得国内企业、品牌借鉴?面对愈加规范、标准化的低GI市场,企业、品牌如何抢占先机?

 

01 这届消费者,对于低GI饮食,既要科学控糖,又要纵享碳水

 

1)低GI迎来新热度

低GI行业新标准的制定,总能给市场带来热度和机遇。2019年《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出台,国内低GI市场迎来新生机。南方日报的相关报道指出,2021年我国低GI健康食品的市场规模达1762亿元,年增长率超10%。

彼时走概念的产品居多,消费者的认知也在慢慢建立中,同时国内低GI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规范的食品标识以及标准化的市场监管,后续市场的发展并未跟上。

今年随着行业标准的逐步规范化,低GI市场将再度迎来热度。各企业、品牌也在纷纷加速布局,抢占低GI品类的先发优势。

许多企业推出了具有低GI标识的蔗糖酸奶低GI列冰淇淋;低GI奇亚籽多谷物饼干;专注体重管理的品牌绿瘦,推出了低GI益生元蛋白棒等等……

这波热度的背后,除了有行业参与者的推动,更深层次的契机在于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以及新需求的爆发。

 

2)消费者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起初,在海外,血糖指数的概念是为了解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问题而诞生的,低GI饮食成为了糖尿病患者以及超重肥胖等特定人群的基础治疗方案。

而后,流传至国内,低GI食品成为了和体重管理息息相关的产品,针对年轻群体,国内很多品牌推出了相关概念的代餐、能量棒等。

如今,国内人口老龄化以及慢病病发年龄的逐年下移,让大众越来越重视养生、抗衰,想要通过科学控糖来达到慢病防护、抗糖化等目标的人群越来越多。

多项国家减控糖政策的全面推进叠加专业膳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在消费者心智中,与“控糖”密切相关的GI值成为了选择食品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低GI的概念由此向更广的人群和年龄更大的圈层倾斜,低GI食品由此迎来了更广阔的市场。

但很多消费者都在反映低GI饮食足够健康,却不够好吃,例如粗纤维杂粮、坚果、奇亚籽等原料制成的低GI主食,存在着口感不佳、营养不够均衡等问题,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复购意愿较低。为了俘获更多消费者,品牌们也在尽力做好吃的低GI产品。低GI产品逐渐由基础、单一的主食形式,向烘焙、零食、饮料、酸奶、冰淇淋等品类拓展。品牌不断创新,打破“不健康”固有印象,将低GI概念融入美味的食品饮料中,带领消费者探索更多功能和场景。

 

02 控糖机制更全面、应用更广泛的甘蔗多酚,为低GI产品美味加“酚”

 

甘蔗多酚,是一款高生物活性、纯天然植物提取的新原料。以甘蔗为原料,通过压榨、过滤、提取,并除去多余糖分、盐分,得到了甘蔗糖蜜;再以水、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为避免残留,不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机合成溶剂;最后,经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得粉体或液体甘蔗多酚。

甘蔗多酚

甘蔗多酚

在澳洲这类更成熟、规范的市场下,除了需要进行GI测试,保证GI值低于55之外,GI基金会还会对产品进行综合评判,只有其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有益,该产品才能获得低GI认证标识。

反观国内市场,很多传统低GI产品通过“摒弃”碳水来降低GI值。没有了碳水的“快乐”,消费者难以坚持食用,长期不摄入碳水还会带来各种健康隐患。

因此控糖并不等于拒绝碳水,低GI食品未来的开发重点,不仅仅在于降低GI值,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消费者的营养摄入更加均衡全面,帮助机体摄取更优质的碳水。这也是TPM普若味可将已被海外市场成功验证健康性的低GI原料——甘蔗多酚,引进中国市场并加速商业化的原因。

核心优势1:三重机制,从源头控糖,实现不减美味还控糖

 

在低GI产品的研发中,添加代糖来取代部分或全部蔗糖,使总GI值降低,是目前行业的主要做法。

但部分代糖如糖醇类,容易引起腹泻、胀气的不良反应,并不适宜大量食用;同时在口感、风味上,代糖具有一定的缺陷,部分代糖还存在着安全性争议,消费者期待营养更加均衡、更加安全的低GI产品。

针对这样的问题,一些低GI产品开始通过更加科学的控糖机制:抑制体内酶活性,降低碳水化合物吸收及利用的效果,来降低产品的GI值。但这类原料大部分只能定向抑制,在应用时需要进行复配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控糖效果。

不同于其他原料的单一控糖机制,甘蔗多酚能够同时抑制小肠中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减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并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的吸收速率,达到全链路的控糖效果。

甘蔗多酚

甘蔗多酚

因此,在体重管理、抗糖化、血糖控制等诸多领域,甘蔗多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甘蔗多酚的添加,能够不减蔗糖,不减碳水,直接降低食物GI值,使原本高GI的食品和饮料“摇身一变”成为低GI产品;同时,口感上微甜不涩,无不良风味,能够让消费者无负担地快乐吃“碳水”。

核心优势2:稳定性好,应用广泛,普适各类食品饮料体系,从此创新不设限

经过几年的教育,固体饮料和片剂的肠道相关控糖机制已经被关注体重管理的消费者普遍理解和接受, 消费者的需求也逐渐变得多元,市场期待各种型式和品类的产品出现。而甘蔗多酚完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首先在口味上,甘蔗多酚具有微甜不涩的口感优势。同时,在理化性质上,我们了解到一些传统原料活性由于受耐热性的限制,产品形式主要以压片为主,而甘蔗多酚则呈现出较好的耐酸耐碱性,在pH2~9的环境下依旧表现出较佳的活性,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体系中;耐热性也较强,能够耐受烘焙类产品200℃以上的高温工艺。

占据口感优势+应用优势,甘蔗多酚在食品饮料上的应用表现也可谓十分“自如”。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内品牌抢占新机遇,围绕甘蔗多酚进行了低GI产品的开发。

 

03 不止控糖减重,甘蔗多酚在海外市场“杀疯了”

 

在海外,甘蔗提取物已被很多国家用作食品配料。欧盟于2012年将甘蔗多酚作为食品原料使用,美国将其列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物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将其按照普通食品管理,我国台湾地区也早已将甘蔗多酚萃取物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关于甘蔗多酚的功能性及应用研究,也都远远领先于国内。

 

1)降低GI值,让吃糖再无负担

甘蔗多酚富含稳定多酚、微甜不涩,可使预包装产品GI值降低至55以下,让传统意义上的高糖产品转变成为低GI值的健康食品饮料,也能辅助降低餐食GI值,起到控糖、抗糖化的作用。

2009年,澳大利亚品牌推出的产品成为了世界上首款获得GIF认证的纯天然全蔗糖概念的低GI产品,已经销售了13年。新西兰、印度以及香港等地区的品牌,也通过添加甘蔗多酚,陆续推出了低GI值的蔗糖产品。

巧克力作为传统观念中的高糖、高热量食品,让不少消费者“又爱又恨”。澳大利亚创造出了世界首款全蔗糖配方的低GI儿童牛奶巧克力,通过添加甘蔗多酚和甘蔗纤维的CP组合,使这款儿童巧克力的GI值降低,同时还减少了一半热量,天然健康又美味。甘蔗多酚还能让黑巧变得更加美味,瑞士品牌推出了含甘蔗多酚的低GI黑巧,GI值仅44,富含的多酚物质还能带来抗氧化的作用。

由于具有帮助缓慢升糖的特性,甘蔗多酚一方面能够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专用原料,满足特定人群控制血糖的需求。

比如,越南品牌推出的一系列低GI高端月饼产品,通过添加甘蔗多酚,让糖尿病患者也能放心吃月饼;俄罗斯品牌推出了含甘蔗多酚的系列方便风味酱,通过甘蔗多酚的加持,不仅使100%纯天然方便风味酱成为低GI食品,还能通过酱料拌面拌饭,使主食成为健康的优质碳水;甘蔗多酚还能被应用于其他烘焙产品,如玛芬蛋糕、消化饼干等。

另一方面,甘蔗多酚还能够为食用者提供更持续、长效的能量补给,俄罗斯品牌利用了这一特性,推出了能量蛋白棒。

甘蔗多酚作为消炎剂

甘蔗多酚作为消炎剂

 

2)抗炎抗氧化,高效助力功能+

作为多酚类物质,甘蔗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的重要功效。由于富含从甘蔗中提取的、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稳定小分子复合多酚,甘蔗多酚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超强的细胞抗氧化活性。同时,多酚物质具有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相关实验证明甘蔗多酚有助于对抗炎症、肥胖和其它疾病。

因此,海外品牌在甘蔗多酚的应用上,善于利用其天然优势,进行各品类创新产品的开发。

纯天然的专业电竞能量饮料,甘蔗多酚能够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并为大脑持久供能。俄罗斯品牌推出了一款富含生物活性的抗衰老膳食补充剂,帮助消费者补充营养元素的同时,甘蔗多酚的添加,增强了产品控糖减重、优化代谢的效果。

由此可见,甘蔗多酚作为一种植提新食品原料,具有降低食品饮料GI值的作用,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的功能性优势,能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饮料中。

 

甘蔗多酚的功能

甘蔗多酚的功能

 

04 总结

 

纵观海外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始在食品包装上标注GI值,方便消费者选购。而审视国内市场,尽管热度初现,但国内关于低GI,市场认知、接受度仍有提高的空间。

好在有利信号在不断释放,新标准一旦推出,国内低GI市场会变得更加规范,同时更加理性、专业的消费者,也在要求低GI产品要耐得住推敲。因此,对于品牌而言,构建强大的产品力仍是基础。

在控糖的健康大趋势下,低GI市场仍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玩”概念的时代已然过去。

甘蔗多酚的广泛应用案例,也让我们看到,新原料、新技术的推动对于低GI产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低GI在国内市场逐渐起步,期待看到更多专业、科学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赛道走向新局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