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怀川,不地黄
孙思邈的《千金药方》记载有:“用药必依本土。”因而中医药界有“非地道药材,就没有中医”之说,怀庆府所产的怀药以其独特的确切效为历代医家所看重。另有《本草纲目》记载:“今人以怀庆地黄为上。”《本草从新》有:“地黄以怀庆肥大而短、糯体细皮、菊花心者佳。”
20世纪末国家为缓解怀地黄产销矛盾,曾经向18个省区引种怀地黄,结果引种后品种退化,药性大减,不得不反复来焦作引种。怀地黄一旦离开了怀川这片沃土,药性便大打折扣。
地黄在方剂当中的使用量占有很大的比重, 且多居主位,例如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炮制各异,黄生鲜熟
鲜地黄是在月左右或者次年3月在田地上采挖得到的新鲜地黄块根,也被称为干地黄。《本草再新》记录鲜地黄:味甘苦,性微寒,无毒。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润燥、生津,主治温病伤阴、吐血、咳血、消渴、血崩、便秘等。
生地黄由鲜地黄在阳光下暴晒或者在焙床上 用火缓缓烘干得到。生地黄味甘苦,性凉,养阴,生津,可用于月经不调、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骨蒸劳热、胎动不安、传染性肝炎、阴虚内热等。
将生地黄洗净晾干,浸泡于黄酒中2-3个小时后取出置于阳光下暴晒至不粘手即得熟地黄。也可将干净的生地黄置笼屉内加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即成。熟地黄味性微温,具有滋阴补血和益精填髓等作用。主治内热消渴、盗汗遗精、眩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肝肾阴虚等症。
千古流传,国药珍品
地黄具清热凉血、生沣润燥、调经补血、滋阴补肾之功能。另外地黄的叶、茎、花、籽都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影响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活性,并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及降血糖等功效。
早在南宋时期林洪的《山家清供》就有专门的记载,用地黄洗净捣碎得汁水,并用这地黄汁做成一种水煮的面制食品,在当时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家常食物。
也可以将地黄作为原来之一做粥,这不仅可以作为食物食用,还可以治病补养。例如治疗胞干胎毙的地黄粥,是将鲜地黄汁与糯米共享做粥,煮粥就是药膳,以粳米滋补为君,地黄为臣,粳米补脾胃养五脏。
还有就是利用地黄酿制地黄酒,主要是指以地黄作为原料之一的酒剂,最早在南北朝时期的《灵宝五符经》 中就出现了专门的地黄神酒,而地黄作为道教常用的补益养身之药,出现地黄神酒很正常。
还有将地黄蜜制做成“蜜煎地黄”的,主要以地黄和白梅肉主要原料,通过水浸煮后再加蜜,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地黄蜜饯,这也促进了地黄蜜饯在现代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