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抗衰新秀,MYMD-1绝非浪得虚名,不仅能够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炎症因子TNF-α来降低炎症、调节免疫系统,还可以减缓衰老,改善肌肉减少和虚弱,延长健康寿命。(《抗衰老药物“新星”MYMD-1获FDA批准,有望成为第一个上市药物》)
除了MYMD-1外,最近风头正热的雷帕霉素,作为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通过ITP计划筛选出的最强抗衰物质(目前),其延寿功效亦不遑多让。
那么在抗衰这件事上,二者谁更胜一筹?8月2日,著名科研期刊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上刊登的一篇论文,给出了一个答案。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科研团队在小鼠身上比较了MYMD-1、高剂量雷帕霉素、低剂量雷帕霉素+二甲双胍联用的抗衰效果,发现无论是改善衰老导致的体重下降、肌肉减少、衰弱等问题,还是延长寿命,MYMD-1都完爆雷帕霉素[1]。
研究人员将54只18个月大(相当于人类56岁)的C57BL/6J小鼠分为3组:MyMD-1组(每天30mg)、高剂量雷帕霉素组(126mg/Kg)、低剂量雷帕霉素(14mg/kg)+二甲双胍(1000mg/kg)组。
实验中并没有设置对照组,但研究人员根据历史研究中C57BL/6J小鼠的寿命数据,得出该类小鼠平均寿命约为27个月的结论,姑且作为对照。
小鼠19个月大时,实验正式开始。三组小鼠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持续13个月,然后停药观察3个月。
结果显示,从接受治疗时开始,三组小鼠的寿命相较于“对照组”都有所增长,但是幅度各不相同:MyMD-1组的中位寿命最长,为354天;其次是高剂量雷帕霉素组,307天;联用组垫底,仅为278天。
除了寿命外,药物治疗还改善了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体重降低、肌肉力量减小、衰弱等问题,整体来说抗衰效果为MyMD-1≥高剂量雷帕霉素>低剂量雷帕霉素+二甲双胍联用。
其中,性别差异对抗衰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维持体重方面,MyMD-1治疗在雄性小鼠中效果更为显著,平均体重比联用组雄性高1.04g;而在改善衰弱方面,则是雌性获益更大。当治疗进行到第12个月时,MyMD-1组雌性小鼠衰弱情况显著优于低剂量联用组,而此时服用高剂量雷帕霉素的雌性则全军覆没,没有一只存活。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认为MyMD-1是一种新的抗衰化合物,即使高龄开始使用,也能通过调节炎症和组织重塑对健康和寿命产生有益影响。
论文的结果,虽然“好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也存在一些瑕疵。
兴许是研究样本实在不够,又或是实验设计出了些纰漏,这项研究最大的硬伤在于没有设置对照组,仅将小鼠分成三个不同给药的测试组。而这样的设计方案,无法排除考察变量之外的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数据处理方面,研究人员们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当比较文中两类对小鼠寿命分析的统计方法,我们发现,不同实验组间小鼠寿命仅在“多变量模型”(Multivariate model)下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一模型并不适合该实验中进行独立操作三组小鼠。
真实的结果(使用Univariate model)应是:不同操作下,小鼠们的寿命并没什么差别。
图注:图A为单变量模型下三组小鼠的存活率,图C为多变量模型中三组小鼠的存活率
比如华盛顿大学健康老龄化和长寿研究所所长、雷帕霉素的坚实拥趸
,在看到这项研究后就坐不住了。除了提出“对照组缺失”外,他还指出,雷帕霉素的延寿效果,在这项研究中“大幅缩水”了:
两个数据看起来相差不大,还不到100天,然而考虑到该品系小鼠的寿命仅为27个月,这点差异可能就占小鼠寿命的10%左右。
截止发文前,研究团队并没有就此做出回应。
关于论文中的寿命数据,还存在一些可疑的地方。
早在去年,就有投资者在公司披露的资料中看到了实验中的存活率图表。如下图所示,在投资人看到的图表中,治疗开始360天后MyMD-1组小鼠存活率依然维持在90%左右,但论文中却仅为30%左右。
图注:左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提前公布的小鼠存活率图表;右为论文中图表
仅针对实验,认为它有亮点也有槽点,可以说是瑕不掩瑜也可以是瑜不掩瑕,但仅凭这一项实验绝对无法证明MyMD-1的抗衰效果比雷帕霉素更优,仍需进一步探究。
至于MyMD-1和雷帕霉素孰优孰劣?它又能否成为第一款上市的抗衰药物?
一切留给时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