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骑士驾到,负债百亿的汇源能否重生?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北京汇源的重整计划。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计划投入16亿资金,成为北京汇源控股股东。
北京汇源是原上市公司汇源集团的子公司,持有“汇源”注册商标。重整方案的获批,意味着汇源——这个充满国民记忆的果汁品牌得以保全。
文盛资产为汇源规划了美好的愿景,除解决债务外,文盛还将为汇源设计最佳的证券化方案,力争三到五年内A股上市,为转股债权人与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
公开资料显示,文盛资产长期根植于中国不良资产领域,除汇源外,也是拉夏贝尔、南京建工的大股东。文盛资产曾在2017年谋求新三板上市,但未获批。6月30日,文盛又宣布获得黑石与国通投资、广发证券的第三轮融资。
文盛资产的这一举动,引发了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早前,国中水务曾披露一份“语焉不详”的公告,称其已与文盛投资签署《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处于保密状态。因此,坊间传出国中水务将参与汇源重整的传闻。6月28日至7月1日,国中水务累计涨幅34.93%。
7月2日,国中水务又称公司不是汇源重整计划的投资人,不直接参与重整计划实施。截至7月5日发稿前,国中水务盘中跌停。
汇源果汁
01巨额债务能否解决?
回顾汇源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能否解决百亿债务问题是其重生的“关键命门”。
汇源品牌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曾被誉为中国的“果汁大王”。2007年2月,汇源在香港上市,创下港交所当年最大IPO纪录,一时风光无限。
2008年,可口可乐欲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以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彼时的汇源也希望走向全球、直接进入可口可乐的供应链体系。为了更好的促成收购,汇源创始人朱新礼开始布局全产业链。
2009年,这笔交易被商务部终止。此后两天时间内,汇源市值蒸发50亿港元。其间砸下的重资产投入,也为汇源的发展埋下隐患。
2011年起,汇源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截至2017年底,公司总负债额达到114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债券等。有数据显示,汇源这一阶段每年要偿付给银行渠道的利息超过5亿元。
入不敷出之下,杠杆失衡随之而来。因一笔未经披露的短期贷款,汇源集团自2018年4月3日起停牌,朱新礼也被列为“被执行人”。
此后,主营醋饮料的新三板上市公司“天地壹号”向汇源抛来橄榄枝,但汇源集团很快对与天地壹号的合作提出终止,理由是协议条款内容的施行条件并不成熟。
2021年1月18日,始终摆脱不了债务泥沼的汇源正式从港交所摘牌。同年7月16日,汇源进入重整程序,文盛资产浮出水面,开始对汇源的资产负债与企业价值梳理甄别。
从目前文盛资产披露的资料看,北京汇源总负债规模为80亿元左右。破产清算下,乐观预估,普通债权的清偿率仅为 6.1%,对现有资产变现偿债无疑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大幅受损。
基于此,根据不同债权类型,债权人将通过不同方式受偿。
文盛资产提出,汇源的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将以现金方式一次性全额清偿;有财产担保债权以留债方式全额清偿;100万元以下的小额普通债权则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清偿,超过100万元的普通债权将以债转股的方式全额清偿。
通过上述清偿方式,北京汇源将有望全额清偿债务。而文盛资产投入的16亿资金,部分将用于支付汇源破产费用和偿还小额债权,90%以上资金用于汇源的生产经营升级和强化。此外,文盛还将为汇源导入更多产业协同资源,巩固生产、促进消费升级、做好下沉乃至全国市场。
“方案的通过,至少表明汇源的低迷时期已经度过,债务问题也出现了解决的曙光。”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36氪。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此次重整方案的通过,对于汇源市场、渠道、团队等多方面都起到提振的作用。
不过,汇源重整方案的获批只是“第一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36氪,“债权人若对重组方案不满意也可拒绝执行。”
换言之,重整方案能否真正执行也存在变数。汇源微信公众号曾披露,作为份额较大的债权人、中国农业银行对重整方案投出了反对票。
沈萌强调,各债权人、出资人之间的利益权衡对于方案的落地至关重要。若无法推进,北京汇源将进入破产清算。
汇源
回A之路不明朗
即使汇源在重组后能重振旗鼓,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几年前相比已大相径庭。
伴随全球消费者控糖、无糖的趋势,全球果汁行业增速呈现出放缓的状态。欧睿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球果汁市场的整体销售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预计接下来五年,颓势依旧。
受大环境影响,巨头对果汁业务板块重视程度有限。2021年8月,百事可乐以33亿美元的价格卖出纯果乐、Naked等果汁业务。另一边的可口可乐,旗下虽有酷儿与美汁源果粒橙等明星产品,但果汁从不是其主要业务板块。
与国际趋势相同,近年来国内果汁产品的市场地位逐渐被茶饮料替代。
据中国饮料协会数据,在2009年全国饮料行业产销量中,瓶装水、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分列前三名,占比分别为40.5%、18.56%和16.08%。到了2020年,饮料呈现以瓶装水、即饮茶饮料和碳酸饮料为主的新格局。
尽管果汁市场大盘增长有限,但100%纯果汁市场表现抢眼。然而,汇源的王牌产品“100%果汁”却在走下坡路。
据汇源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汇源的主打产品100%果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达到53.4%,连续十年保持市占率第一。据尼尔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汇源100%果汁的市占率下降到了43.7%。
公开资料显示,100%纯果汁可分FC果汁和NFC果汁,FC果汁即浓缩复原果汁,通过加水还原成原来的浓度,汇源100%果汁就属于FC果汁,成本相对较低。
NFC果汁则是将新鲜原果洗净压榨制成,经瞬间杀菌后直接灌装,没有经过浓缩和复原,保留水果的营养和风味,更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欧睿国际报告显示,2013-2018年,中国NFC果汁的市场销售规模从3亿元增长至25.7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48.3亿元。
但罗兰贝格副合伙人严威也强调,NFC果汁由于制作、运输、储存的成本较高,零售价格也较高。在消费者心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同等价位更倾向于咖啡、新茶饮等。
有观点认为,“十年前汇源的整个供应链就非常好”,走下坡路也跟多元化有关,被资产拖累的汇源未能在主业部分精进。
“汇源的问题是在于错过了发展机遇的窗口,产品和技术目前不符合消费需求。”在沈萌看来,汇源回A的阻力不仅来自债务负担,更多原因要归咎于产品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善。
在汇源“失去的几年”里,涌现出了一些新锐果汁品牌,他们在研发产品上更为贴近市场变化。
“柠檬共和国”推出了低卡路里、低糖的产品,甚至主打酸味饮料;iF果汁更是在水果产地下足功夫,从烟台富士、宁德巨峰到新疆番茄,几乎集结了国内常见的水果品种。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果汁行业,汇源绝对是一面旗帜。朱丹蓬始终认为,汇源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及产业链优势,产业链的完整度将成为未来消费企业竞争的核心资产。
走出了至暗时刻的汇源,若能真正摆脱债务危机,并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重新占领行业高地并非遥不可及,只是注定这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