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是禾本科植物玉米的干燥花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肿瘤、降血脂、抗氧化等。民间食用玉米须水用于防病、治病的历史悠久,而美国在1991年也认定玉米须为非处方药品。
玉米须多糖作为玉米须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由多种单糖组成的杂聚糖,现代研究表明,玉米须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保肝、降血脂等功效。但由于玉米须多糖的结构复杂、且难以进行质量控制,进而导致多糖结构与药效关系研究和相关制剂的研究较少,使其相关功效产品较少。
成熟玉米须多为深褐色,其色素含量较高,进而导致从中提取的玉米多糖的颜色也比较深,也是深褐色为主。另外,综合多项研究结果发现,组成玉米须多糖的单糖的种类有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果糖和来苏糖,其中葡萄糖和半乳糖可能含量较高。主要是因为玉米须多糖的制备方法、玉米种类等因素均会导致玉米须多糖的组成和含量产生影响。这也导致很难制备到均一多糖。
有研究发现玉米须多糖可以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从而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并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
有学者对玉米须多糖进行了体内外的抗胰腺癌活性研究。研究中对玉米须多糖S1体外抗胰腺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S1对PANC-1、SW1990、BxPC-33种胰腺癌细胞的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对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人肝细胞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在体内试验中,玉米须多糖与阳性对照药物吉他西滨相似,表明了S1对体内胰腺癌细胞的生长也具有抑制作用。
此研究表明了玉米须多糖S1在体内外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证实了玉米须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胰腺癌活性。
综上,玉米须多糖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增强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6、TNF-α)的产生,并对荷瘤小鼠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没有毒理学影响,进而推断玉米须多糖是通过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玉米须多糖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及脑和肝组织脂褐质(IX)含量,提高皮肤羟脯氨酸(Hyp)含量,并明显提高老年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这表明玉米须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另外,研究发现,玉米须中性多糖对DPPH有微弱清除作用,而酸性多糖对自由基的生成具有很小的促进作用,但两者都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效果低于维生素C。
玉米须
有研究发现,每日给体质量为100-500mg/kg糖尿病大鼠玉米须多糖POCS治疗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动物的血糖(BG)水平,还可以降低总胆固醇(TC)在内的血脂水平。POCS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同时发现玉米须多糖POCS还具有一定的提高糖尿病大鼠抗抑郁和抗疲劳能力。
此外,玉米须多糖PCS2对高脂饮食和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小鼠的抗糖尿病作用。首先进行了体外测评玉米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β淀粉酶抑制实验。通过β淀粉酶抑制实验发现玉米须多糖不仅具有明显抑制食物淀粉消化速率和餐后血糖升高的β淀粉酶抑制剂作用,还能有效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较好缓解胰岛素的抵抗。
玉米须多糖能够明显提高老年痴呆症(AD)大鼠学习记忆水平,说明其对AD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在玉米须多糖干预作用后,AD大鼠海马组织ChAT、Ach含量明显升高,AchE含量明显降低,说明玉米须多糖通过上调ChAT表达,同时下调AchE表达,促进Ach合成,从而改善AD症状。